ZD至顶网个人商用频道 02月17日 国际报道:作为谷歌首款全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手机,Pixel需要一个专注于细节且喜爱蓝色的特别团队。为此,谷歌早已做好准备。
自2010年以来,谷歌便开始与三星、LG和摩托罗拉等公司合作,打造能够搭载其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设备。这些设备便是众所周知的Nexus系列手机,当时,它们是由上述手机制造商为其打造的硬件和品牌,运行最新版Android系统。
但五年后,在与华为一起推出Nexus 6P时,谷歌改变了一贯的做法。该科技巨头决定在没有任何外界合作伙伴的情况下,独立打造一款全新手机。不过,其他公司仍旧可以为其组装设备(HTC接下了这个任务),但谷歌将完全独立策划、设计及出售它。
然而,要设计这款名为Pixel的手机,就好比要为金发姑娘(Goldilocks)打造一部刚刚好的手机一样。它不仅必须要配备高端硬件,还不能折损其风格;它必须能吸引大众,也不能令其支持者失望;它需要让自己在外观上显得与众不同,但也不能太过花哨。也就是说,它必须看起来恰到好处。
所有设计都要恰到好处
自从第一款Nexus One推出后,Nexus系列品牌已经吸引了众多Android的忠诚用户,他们想要得到一款能够定制的强大手机。他们是谷歌手机的忠实用户,但也是特定受众,并不广泛。
有了Pixel,谷歌希望它能比过去的Nexus系列手机吸引更多受众,扩大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人员”的受众范围中去。要实现这一目标,Pixel就必须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它更像是一个助手,而非一台机器。
负责谷歌软件产品管理的副总裁布莱恩·拉克丝基(Brian Rakowski)表示,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手机看起来很吓人。他说道:“你希望自己的手机可以成为一件能够帮助你的东西,成为一个你可以信任、而且会帮你把事情做好的产品。”
非直角边缘设计
倒棱边握在手中往往比较舒适,而且会令手机看起来更薄一些。
要让Pixel看起来不那么强硬,就要从软化其棱角、令其粗糙的边缘变得更加平滑开始。波状轮廓角看起来似乎更为友好且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棱角分明的线条则带有些攻击性,容易令一些用户疏远它。
即使是勾勒手机轮廓的倒棱边,弯曲度也不能太大。研究过人们持握和携带手机的方式后,谷歌这个Pixel手机的专门团队决定为其新机采用切角曲线设计,令其握起来更舒适,看起来更苗条。
不过,谷歌外观设计团队极力想要避开一条曲线,即摄像头镜头周围的曲线。虽然在没有摄像头凸起的情况下,这条曲线并不是该团队打造一部手机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如果这条曲线能够避免,这将是一个额外的好处。
看起来感觉平整的设计
挤进手机轮廓中,Pixel就可以有一个没有凸起的摄像头了。
除了不够美观,一个凸起的摄像头也不方便用户把手机平放在一个光滑表面上。但是Pixel的相机传感器成了一个问题:它比较大,这样可以令更多的光进入,但它仍然需要适应Pixel纤薄的机身。
因此,该设计团队修改了Pixel的外观轮廓。通过仅加厚上半部分,逐渐令底部变得更薄,就可以既保留住他们想要的摄像头,又避开了凸起,还为其塞进一个更大的电池。
负责谷歌移动手机产品管理的副总裁詹森·布雷姆纳(Jason Bremner)表示:“我们想保留这个传感器,但又不想为此妥协。由于它是楔形的,这种设计正适合我们为其安装一个更大的电池。因此,我们算有点儿一举两得。”
细节困扰
2008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公司User Interface Engineering的创始人杰瑞德·斯普乌尔(Jared Spool)曾写道:“当好的设计做到极致时,就会变得不显眼。只有在它做得拙劣时,我们才会注意到它。”
对Pixel设计团队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要认真关注手机的每一个细节,即使人们并不会注意到它们。只要用户用起来感觉手机整体设计良好,该团队的设计仍算是取得了成功。而其中还有很多他们可能会忽略的细节。
团队中一位名为蕾切尔·罗伯茨(Rachael Roberts)的产品设计师表示:“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但他们可以鉴别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设备。”
触摸“定位”
电源按钮上的纹理凹槽能让用户能更容易地确定自己的按键位置。
例如,位于Pixel手机右侧边缘的电源按钮是带有纹理的。在最终设计方案定下来前,设计团队尝试了众多不同的凹槽方案。一般来说,仅凭感觉,用户就可以根据凹槽确定按键位置,与音量键区别开来。该设计团队明白,不能选择任何太过粗糙的东西,但同时他们也知道,过于光滑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经过若干次反复试验,包括把对角线和三角形放在不同的模式中,谷歌最后选定了一个钻石剖面图模式。
Pixel背面的玻璃面板设计也并不显眼。这个玻璃面板本身很容易被发现,因为它使得手机的玻璃和铝之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双色调外观。此外它还有一个功能性好处,就是可以为手机提供六根天线,增加接受和发送信号的表面积。
照耀下的与众不同
玻璃面板下的双色效应可以反射出柔和的黄色。
但在蓝色和银色版Pixel的玻璃面板下面还有一层薄膜,它可以令玻璃反射出柔和的黄色。这被称为双色效应,类似于肥皂泡五彩缤纷的天然彩色光泽。你可能见过在艺术、珠宝和建筑中采用双色效应的玻璃。
设计团队会添加这种黄色的反射效果,完全是出于美学角度的思量。而黑色版Pixel之所以没有采用这种设计,主要原因在于那样看起来并不美观。同样,黑色版Pixel铝外壳的喷砂处理也有所不同。不同于蓝色和银色版的光滑感觉,黑色版Pixel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而其原因,还是纯粹由美学决定的。
维拉利尔(Villarreal)表示:“我们觉得蓝色和银色版Pixel很适合平滑抛光处理,而黑色的Pixel看起来也很酷。”
对这个设计团队来说,让直觉引导决策并不罕见。甚至有时候,这正是设计的产出方式。同样,你也可以引入焦点小组、开展调查或做长时间的调研。但最终,如果对什么东西的感觉不错,那么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感受“真正的蓝色”
目前,大多数手机都是黑色的。有时候,手机制造商也会推出一款白色或银色版本。而且偶尔,制造商还会推出一次性的颜色,例如金色版iPhone 5S或火红的Nexus 5。这些有趣的“流行”颜色很利于手机的出售,他们往往能很快售罄,其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很新奇,而且制造商生产的数量较少。
Pixel也有自己独特的颜色,我们简称其为“真蓝(Really Blue)”。跟其他颜色一样,“非常银(Very Silver)”和“相当黑(Quite Black)”,这个名字也有点儿故意开玩笑的意味。
视觉蓝色
由于蓝色在科技产品中并不常见,因此蓝色成为Pixel的展示颜色。
经尝试,谷歌营销团队发现海洋蓝、石板色、石墨色等典型的颜色名称在市场上已太过常见,而听到这些非独创颜色后,产品设计团队有些失望,随后谷歌提出了“真蓝”这个颜色。
拉克丝基表示:“我们当时都觉得,这些名字很蹩脚。”于是谷歌营销团队再次尝试,用一种更具讽刺和自知之明的方法,最终确定了现在用的这个名字。每个人都很赞同“真蓝”这个名字。拉克丝基表示:“从品牌上来说,这个颜色肯定会令人觉得耳目一新。而且我们也喜欢来点儿自嘲。”
大家对颜色名称达成一致是一回事,为手机选择确切的颜色又是另一回事,它要求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为真蓝出谋划策。
在探寻完美的展示颜色时,设计团队也引进了焦点小组来评估不同的颜色样品和实物模型。大家提出了许多颜色,包括鲜绿色、灰紫色、暗黄色和柔和的淡蓝色。
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维拉利尔和罗伯茨帮助打造了Pixel的外观设计。
最终,宝石色调的深蓝色占据了上风,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中引发共鸣。当然,设计团队还要对其进行更多的微调,这将涉及更多的集中测试和实物模型,同时也会加入该团队自己的审美。
维拉利尔表示:“找到一个合适的颜色实属不易,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反复试验。直到看到现在我们用的这个颜色时,才突然觉得——‘哇,就是它’,它蕴含有那么多的活力。”
根据光线的变化,蓝色Pixel的范围可以从明亮的宝蓝色到富钴蓝。虽然它往往是谷歌安全品牌的颜色象征,但如果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仍然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
设计团队的色彩顾问兼“颜色密语(The Secret Language of Color)”的合著者乔安·埃克斯塔特 (Joann Eckstut)表示,蓝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极性。它既能代表工人阶级(“蓝领”),又能代表非常富有的人(“贵族血统(blue blood)”)。它在天空和大海中无处不在,但在自然界它仍是罕能寻得的。虽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蓝色如今是一种有男子气概的颜色,但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蓝色都是更加女性化的一个颜色。
最后,设计团队选择了“真蓝”。它有着适度的时髦味道,但又不过度,不会让感兴趣的买家却而止步。
Eckstut表示:“对我来说,它意味着稀有的、独特的东西。它是为独一无二的人而存在。”
准备迎接巨大成功
当去年十月,谷歌终于在旧金山推出Pixel时,它还不知道公众会报有怎样的期待。尽管该机已经历了半年以上的内部测试,该设计团队仍旧很紧张。用户会怎么想呢?他们忽略了哪些地方了吗?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Bremner表示:“有时候,当你越接近某个产品,越容易忽视最简单的事情。你太接近细节,所以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可能会去做的事。”
虽然不能保证Pixel会令每一个金发女孩都满意——例如,有人观察后认为其设计过于模仿其他产品,如苹果iPhone、过去的Nexus、HTC等,不过谷歌和HTC都否认了这些猜想——但谷歌的确是尽心尽力地交付了一款手机,它可以当之无愧地称这是他们自家品牌的手机。
从为电源按钮的纹理选择忧心到为避免采用老套的产品颜色名称而进行反复挑选,确保黄色反射光不会与铝的特定色彩相冲突,Pixel是一款由充满雄心壮志的谷歌团队在不断尝试、磨合折衷中打造出来的产物。
正如Bremner所言:“它经历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老实说,打造出一款手机是大家不断折衷的结果。它需要大家一直权衡并尝试找到最理想的效果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
Anthropic 推出面向高等教育的 Claude for Education 计划,与 OpenAI 的 ChatGPT Edu 计划形成竞争。该计划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 AI 聊天机器人 Claude 的访问权限,并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新功能包括"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nthropic 已与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扩大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