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王彬 来源:CBSi中国·ZOL 2010年4月2日
关键字: 网络
目前形势大解析
3G手机,一个听着好听,拿着带劲,用着舒服的名字,在中国的3G元年过去之后,又有多少真正地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来呢?原因肯定多种多样,但手机本身肯定不是其中之一,那究竟是什么在阻碍中国3G的前进呢?
话费补贴政策也没少宣传,校园市场都在抢占,各种新机也都在疯狂定制,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套餐这个价格因素了。其实这也只是导火索,根本原因还是大家觉得现在的状态很好,都不愿意付出额外的钱,去交换可有可无的改变,换做谁这么想都是正常的。
不过回头想想,就像当初社会还处在2G时代,也就是只有GSM/CDMA两种选择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今天这样的三种模式3G网络的局面。后来相继推出的GPRS、EDGE,也算是把2G时代推向了巅峰。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精神物质双方面需求都在不断升级,昔日慢吞吞的2.75G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更多元化的使用需求,于是3G的概念应运而生。不过中国的反应要慢一些,主要也是在等待TD-SCDMA技术的成熟。一年过去了,TD、WCDMA、CDMA2000这三种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主导运营的3G网络制式,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以上所述,前进的脚步并没有想象中的迅速。
既然原因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深入剖析了。本文之所以要以上这些文字铺垫,是要引出下文关于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目前已经开始受到关注的“4G”话题。大家也许会觉得现在谈4G,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移动之首选LTE
由于4G技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首先来看4G中受关注度最高,也最有可能成长为未来标准的LTE。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决定加入该联盟的运营商中,除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CoMo、美国AT&T和Verizon等世界最主要电信运营商之外,还包括全球拥有最多用户数量与最大市值的中国移动。
LTE
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降低等特点。
在无线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演进上,TD-SCDMA的一些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LTE等后续各项标准也采纳了这些技术,并且吸收了一些TD-SCDMA的设计思想。TD的双工技术、基于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是TD-LTE标准的三个关键技术。
其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二点,也就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技术。由于WCDMA和TD-SCDMA,均是从HSDPA演进至HSDPA+,进而到LTE,所以LTE阵营处心积虑搞OFDM,也是为了改变3G时代高通占据核心技术专利的态势。不过眼下的问题是,LTE虽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相比之下,HSPA+因为具有类似的性能以及投资很少,且在时间上,HSPA+比LTE要早一年左右,而中国联通推出28Mbps的HSPA+,中国移动能够保持沉默,继续等待TD-LTE也是个未知数。
LTE
可以说,中国移动之所以对TD-LTE寄予厚望,是因为相比TD-SCDMA来说,TD-LTE最有希望走向世界,这样的结果将是规模经济,可以将设备和终端价格大幅降低。不过就目前的形式分析,很长一段时间内,3G甚至2G还是重点。
CDMA2000进化UMB
既然刚刚提到了高通,这一段就来详细说下高通的另一项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CDMA2000技术。可能大家目前理解的C网3G手机就是指中国电信“天翼”机型,其实是不确切的,因为“天翼”其实还包含了部分2G机型。
第三次电信重组,中国电信以总价110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原中国联通的全部C网,包括CDMA网络与CDMA业务两方面。目前中国电信的133和153号段CDMA手机,都是联通时期的产品,不仅款式不多,且多属低端。电信自身不仅要面对自身在移动网络运营方面的经验欠缺,面对C网收购的高代价和C网建设的高投入,还要面对新移动TD-SCDMA和新联通WCDMA的竞争,可谓举步维艰。
不过“天翼”这一概念,还是在三大运营商中率先抢占了校园市场,且初具规模。再加上争夺高端市场的189号段,继续使用“天翼”这一品牌,并加入CDMA2000+GSM的双模技术,充分满足高端商务人群,对通话与高速网络的双重需求,效果同样可喜。
其实,CDMA2000还只是停留在3G水平,沿着EV-DO Rev.0/Rev.A/Rev.B,并最终成长到UMB,才是这项技术的4G形态。UMB能够带来更大的带宽(可升级至20MHz)、频段和波段选择范围,以及网络的可升级性和灵活性。不过遗憾的是,高通已经宣布停止基于CDMA2000的UMB研发。
EVDO/UMB
再加上已然沦为鸡肋的WAPI技术,根本无法抗衡英特尔经营多年的Wi-Fi。但工信部方面出于政策惯性的原因,当然也不愿意再回到原先对于Wi-Fi手机施压的局面,毕竟这不论对于哪家运营商都没有好处。不过高通的退出,已经表明其退出技术标准竞争,所以工信部的态度可能会有所转变。至少对中国电信来说,是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但UMB的未来依旧渺茫。
超越Wi-Fi的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它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WiMax
本周三的“i手机”节目中,我们已经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WiMax的知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城域网(MAN)技术,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换句话说,就相当于达到整个城市级别范围的超大规模Wi-Fi无线网络。
WiMax
WiMax与前两者相比,是最不像通信协议的“准4G”网络制式了。鉴于它与Wi-Fi的内在联系,笔者在这里就详细讲两者做一个对比说明。
首先是传输范围,WiMax之所以比Wi-Fi更广,就是因为它拥有一个授权的无线电频段,并且这是它能够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如果Wi-Fi亦如此的话,两者的表现将相差无几。其次,虽然WiMAX声称最高速度每秒70mbyte,然而最新的Wi—FiMIMO理论上也有每秒108mbyte的最高速度,实际环境下也有45mbps,且市场上已经有大量而且成熟的Wi-Fi产品。Wi-Fi在非授权频段这一边已经领先一大步。再次,两者的加密技术水平相当,在实际中网络的安全性一般更要取决于实际组建方式的正确合理性,何况它也不是无线网络技术的终极解决方案,也不可能取代有线技术更快速,更可靠的特性。最后,两者在移动性上也不尽相同,Wi-Fi在基地台之间的移动是一个重新接入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其小范围、同时竞争的用户人数较少的优势,造成Wi-Fi更快、延迟更小的特性。
WiMax
总结起来,WiMax技术还不能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无缝切换,无法跟3G的三个主流标准比。从严格意义讲,它并不是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还只是一个无线城域网的技术,所以前景也不容乐观。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