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ePrice 来源:CBSi中国·ZOL 2010年7月11日
关键字:
前言
Samsungi9000Galaxy S真的是一款相当火红的手机,上市半个月以来,各大手机讨论区都弥漫着开箱文、心得分享、疑难杂症,以及软件交流等文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盛况,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真的太强了!
笔者早早就拿到一台i9000的测试机,每天玩呀玩,玩得不亦乐乎,根本都忘了写评测这回事。严格说来,这只是我碰过的第3台android手机,记得第一款是HTCTattoo,第二款是前不久才写过的Samsung i5700,第三款竟然一下子就跳到i9000。晋升幅度之大令人咋舌,也难怪笔者每天乐不思蜀,拖到现在才要开始挤榨心得。
个人以为,本站的读者以年轻族群居多,所以对于i9000这样的旗舰机型,可能会呈现两极化的反应。简单说,可能会买的,应该都已经买好了;至于不会买的,说穿了或许仍是因为荷包还不够丰厚的关系。无妨,即使观望的朋友为数不多,这次分享i9000的过程,我仍然试着用轻松一点的笔触去下手,就最近这些日子以来的主观感想,跟各路人马切磋聊聊~
最新消息:i9000新固件 增强GPS效能
开箱前,我们插播一则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7/7台湾三星释出新版的i9000固件,并随即寄来一款搭载该固件的盒装新品。据指出,新固件主要的改善内容,即是针对GPS的部分作调校。我们以收到的新机做测试,发现“药效惊人”、“良有以也”。详细的导航实测结果,我们会在以后的篇章提到。但假如你手上已经有i9000,可别忘了找时间刷一下吧!真的有用哦。
接下来,欢迎正式进入i9000实机开箱文!
▲ i9000的盒子不大,但摸起来颇有精品的感觉
▲ 手机的重点已经印刷在包装盒上了,4吋Super AMOLED就像跨时代的新科技,直教人血脉喷张
▲ 毕竟22,9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841元)的身价,i9000配享这样的尊贵礼遇是对的
正名为Samsung
▲ 屏幕上方的品牌标志,不再是以前台版公司货的Anycall,正名为SAMSUNG感觉确实好多了
▲ i9000配有1颗首见于android系统的视讯镜头。后有追兵不少,不过到现在一个也没真正见到
超旗舰首选
本文结尾,我只能说,对于一个android新手来说,i9000实在旗舰得太理所当然。不管是它所强调的美到爆屏幕或是有够快CPU,都充分应验了i9000在包装盒上所要传递的自信:让享受超出期望!在“那一支手机”还没坐船来到台湾以前,如果你的购机预算超过2万(约合4226元人民币),除了i9000以外,我还真想不出还要推荐你买哪一款!
薄得可以
▲ 机身实在薄得可以,而且超乎意外,手感一级棒
▲ 电源键在右边。因为i9000玩“全触控”,所以没有相机快门
▲ 同样提供3.5mm耳机接口。惊奇的是,micro USB的位置上,竟然有个保护盖,真的很贴心啊
▲ 音量键在左边。对大部分以左手持机讲电话的用户来说十分方便,而且好像也没传出什么影响收讯的问题
防刮4吋屏幕
▲ 屏幕未亮起时呈现镜面效果,颜色是很接近很接近全黑的深蓝色
▲ 最重要的是,看到这超级大的4吋屏幕,你一定会想要好好保护它。听说i9000防刮耶,呃!但我不敢试~
▲ 屏幕下方有功能键(感应式)、Home(实体键)以及返回键(感应式)
▲ 很多人都发现到i9000的Sensor似乎有点走位,据我不负责猜测,这个背面的小翘弧可能会是凶手之一
with Google
▲ 相机走低调风,我个人另外觉得是走“弱不禁风”,天杀的它看起比屏幕更脆弱吧!一定要加保护贴才行
▲ 旗舰机必得少给一样大家都觉得很重要的零件或功能,才能创造话题性。i9000的问题,大概就是喇叭太弱吧
▲ 背盖打上with Google?看样子选择这条路,三星算是走对了
电池仓
▲ 记忆卡位置跟电池无关,热插入好方便
▲ 1500毫安原本算是大容量了,但因为i9000太美太好玩,笔者经常得一天充2次电
▲ Super AMOLED的美实在太难形容,就连文科出身的我也辞穷了。建议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去通讯行感受一下
视频通话
▲ 赶快先拨一通视讯电话给已经买到i9000的家人,哇塞!终于支持了~我简直感动到想哭
▲ 按电话号码很容易,数字区块非常大,爸爸妈妈都会觉得好实用。登入Google账号后,Google通讯簿里面的数据通通自动带出,with Google? 真是超棒体验!
▲ 这个4吋超大屏幕是电容式触控式的,而且支持多点,滑来滑去有够Easy
系统程序
▲ 主页共有7张,完全可以个性化属于自己的Widget跟Icon,我得好好规画该放些什么
▲ 新机入荷时,默认的程序有点少,连2页都没塞满。但它真的可以装很多,如果你想要的话
▲ 除了影像电话,行动AP也是一大惊奇,别款手机还没做出来,i9000独家先体验,终于不用再靠PDAnet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