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马千里 来源:CBSi中国·ZOL 2010年7月28日
关键字:
走着打电话,移动Phone的鼻祖
1973年4月3日,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托罗拉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马丁·库帕举着他领导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激动不已,他拿着手中这个奇异的大家伙走到大街上,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盯着他手上那个没有线的电话,驻足观望。库帕手中拿的正是世界上第一部手机Dyna TAC,他的灵感来自于《星际迷航》。和今天的手机相比,这部手机显得又笨重又误事,手机内部电路板数量达30个,通话时间只有35分钟,而充电时间却要10小时,仅有拨打和接听电话两种功能。 可在当时,这部手机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意味着无线通讯新时代的开始。
马丁·库帕和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Dyna TAC
马丁·库帕和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Dyna TAC
从那时起,人们就已经开始绞尽脑汁,为这种可以像有线电话一样通话的新生事物起名字,别的地区不说,就拿我们国内来说吧,曾有一段时间,港台地区通常称其为手提电话,手电,早期还有大哥大的俗称,“移动电话”最终成为认知度较高的词汇被大家认可,这也就是我们日后所说的手机。时至今日,对于“移动电话”“手机”“Phone”的概念已经有了更新的更有趣的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不同的角色对不同的Phone是如何定义的吧。
要苹果的“专政”也要Android的“开明”
2007年1月9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宣布推出苹果首款移动终端iPhone,并于6月29日在美国上市。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完美地融为一体,iPhone还开创了移动设备软件尖端功能的新纪元,重新定义了移动电话的功能。3.5英寸的屏幕,机身只有11.6毫米,核心芯片大小用纳米来度量,通话时间长达8个小时,而充电时间只要不到2个小时,这在库帕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iPhone家谱,演变历史
iPhone为移动电话融入了新的含义,这种新含义主要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更深刻的理解上,手机不再只是简单的打电话,发信息的工具,还是可以将娱乐,工作和其它点点滴滴的生活串联起来的纽带。从几代iPhone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iPhone
iPhone 3G
iPhone 3GS
iPhone 4
一代iPhone没有什么软件,随着通讯网络速度的提升,iPhone推出了3G版本,同时,iPhone也及时发现了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在软件方面的劣势,于是它积极寻找第三方软件生产商为自己开发软件,而且这个传统也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到了3GS,iPhone在硬件方面又做出了新的提升,同时加入了Wi-Fi无线功能,到了iPhone 4,全新的系统,全新的外观,硬件性能大幅度提升换来的是更加全面的用户体验。同时app数量从0到20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只有在服务和应用上不断创新的系统和产品,才能受到手机用户持续的关注。
在目前看来,能在软件资源方面和苹果抗衡,有着丰富的软件作为支撑的系统也只有Android了。和iOS比起来,Android兴起比较晚,在新兴的Android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软件应用支持。渐渐的从一个不为人看好的系统,成为现在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统。
我们是Gphone家族
Android也形成了一群势力,它们就是GPhone,GPhone是应用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Google官方没有提出GPhone这个名词,在欧美受苹果iPhone的影响,人们就对带有Google服务的手机称为GPhone。里面主要内置了Google自身产品如Gmail、Google Maps、YouTube等服务。和iPhone相比,GPhone更加开放,开源性的系统可以让很多第三方应用商进行软件的开发,用户自己就可以玩转,找到喜欢的匹配软件就可以安装,可以说Android将很多权利交给了用户和开发者,但是iPhone就不能这样,它特立独行,它在为开发者建立一个规则,同时又在为iPhone用户培养一个新习惯。
Android的开源可能会付出“系统断层”的代价,到Android 3.0时代,可能一些很底层的开发环境就不会对外公开了,这是一种限制,为的是建立一个更好的统一的标准,管理起来更加方便。iPhone也应该学着让自己更加开放起来,根据不同地区的用户,在app商店内加入更多符合本地用户使用的软件,就像app商店里有QQ客户端一样。
手机电脑化,电脑移动化,WM/XP该咋办
关于Windows Phone的概念,需要回到2009年9月份的一天,微软表示将在10月6日发布第一批Windows Mobile 6.5操作系统手机,出于战略考虑,微软公司将Windows Mobile正式更名为Windows Phone。其实这个系统早在2009年2月份的MWC大展上就已经露面了,相比较之前的Windows Mobile 6.1来说,Windows Mobile 6.5在系统中新增了My Phone服务来帮助用户通过网络同步自己手机的内容,同时,还添加了Marketplace来帮助用户获取应用程序。Windows Phone 7存在已成定局,熟悉的蜂窝式菜单面临着被替代的可能。
Windows Mobile 6.5的蜂窝式界面
XP Phone,是将Windows XP操作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机当中,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它既是一部手机,也是一个能打电话的电脑,山水P72就是这一类型手机的典型代表。虽然Windows界面可以在屏幕里完整显示,但是手机的CPU和内存将承载较大的负担,而目前手机硬件提升到一个高度,再向上提升需要电池等配件同时升级才有保障,而且4.3英寸的屏幕对于目前用户来说已经足够大了,如果变大到5英寸以上,拿着这样大的东西打电话,你能想象吗?
山水P72界面
外接模式
1GHz,4.3英寸屏幕,对于目前手机硬件来说,瓶颈越来越明显,虽然CPU主频可以达到2GHz,虽然机身内存也可以增加,但是如何保证电池的同步升级呢?电池的束缚,以及体积的限制,都是类似山水P72这样直接搭载XP系统手机需要考虑的。目前来看,不能外接键盘,鼠标,不能直接浏览Flash的Windows Mobile系统更加实际一点。
踩着巨人的肩膀上创新
在Phone大军中,还有这样一只力量,它们在Android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的界面和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联想乐Phone的四叶草界面和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OMS系统。
联想乐Phone
三星奥斯卡I7680
乐phone是联想公司2010年1月7日在美国的ces 2010大展开幕之际,发布的一款全新的智能手机,之所以起名为“乐”phone,其用意是希望用户能够在使用这款产品时拥有更多的快乐体验,而且汉字“乐”的拼音“le”也是联想英文品牌“lenovo”的前两个字母。搭载了Android系统,入驻智能手机领域,这样标志着国内品牌开始向国际化发展发展的开始。磁吸式数据线,月牙形喇叭,以及基于Android系统的华丽界面,四叶草界面到水滴型开始菜单,都给用户带来了新鲜流畅的操作体验,同时,它还融入了很多本土化应用程序,新浪、开心、人人等等。
联想乐Phone四叶草界面
OPhone是中国移动OMS系统下定制的首款基于3G网络的手机,联想O1是首款OPhone,这是中国移动与联想移动深度定制合作的产品,中国移动和播思通讯自去年开始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基础上,主导开发了OMS系统。现在OPhone系统版本已经从1.5升级到了2.0,并且有望在今年年底发展到2.5,这是基于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而推出的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智能平台解决方案。而且众多国产厂商的产品设计也纷纷向这一方向倾斜,比如酷派就推出了首款OMS系统手机8900,其中添加了很多中国移动特色服务。而搭载有全新OPhone 2.0系统的三星I7680也再一次将OPhone推到了人们的眼前,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界面表现上,都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
三星奥斯卡I7680的OPhone 2.0界面
可以看到,对于主流操作系统的应用不一而足,大家都在学习和借鉴,Android系统在未来可能会对系统内一些内容进行锁定,厂商如果只是一味的借鉴,学习,没有自己的核心服务和理念在里面,等到别人不让你借鉴了,该怎么办呢?不过就目前看来,联想或其它厂商是否会借助Android的影响力继续开发出新的平台出来还是一个谜,但可以感觉到,树立品牌理念,独树一帜还是需要勇气和创新力的,国产厂商仍需不断努力,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总结:现在看来,手机外型,手机硬件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特点,在市场竞争的滔滔江水中激流勇进,脱颖而出呢?如何塑造自己的Phone品牌呢?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学习包容,改变创新。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