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空前挑战,销量增速创新低。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十个月的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20亿部,同比下降21.9%。面对低迷的行情,主流手机厂商瞄准高端市场发力,纷纷解锁充满创新感和技术含量的“折叠屏黑科技”,激发消费者换机热情的同时令销量逆势增长,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了创新跨越。
作为智能手机和其他专业和大众消费电子产品质量评估的国际领导者,独立法国科技公司DXOMARK过去十余年一直走在测评前沿。以专业标准、最新用户需求为轴心更新测试基准体系,在自主开发的专有实验室中对全球数百款新上智能手机进行分析测试,在科技创新与变化中见证着智能手机行业的更迭。正值兔年新篇开启,DXOMARK基于自身对行业现状的观察,将从摄像头、屏幕、电池、音频四个方面,对2023年智能手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
摄像头:专注软件优化及新芯片组带来新体验
2022年的摄像头创新技术不多,但软硬件的结合更为紧密。正如华为Mate50 Pro采用可变光圈且与软件更好地结合后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价值。自动对焦、变焦和超分辨率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视频性能方面,作为10bit HDR视频拍摄领导者的iPhone14 Pro可为用户提供非常流畅的变焦操作,而三星和Vivo仍然在远距离/超远距离变焦方面保持优势。
2023年,品牌对软硬件优化将继续加深。随着一英寸的高分辨率传感器成为常规固定装置,10bit HDR视频也将更多兼容应用到更多其他旗舰机型,这有助于降低价格及提升摄像头在低光摄影和整体图像质量。第二代骁龙8和联发科等新芯片组的发布将会助力图像质量的改进,为客户带来全新拍摄体验。
屏幕:折叠屏的软件应用仍需完善
2022年Apple推出了“息屏显示功能”,相比于早就应用这个功能的安卓品牌,DXOMARK测试后发现Apple在功能优化方面做得更为出色。另外,DXOMARK发现了各制造商对HDR和HDR屏幕的标准存在分歧,2023年可能会根据环境的不同,改进色调映射。
对于智能手机屏幕而言,重中之重是各个品牌在去年出品了许多可折叠屏幕的机型,不过有些制造商(例如Apple)对于推出新型产品非常谨慎,因此仍未推出。可折叠热潮会否继续尚未可知,但可折叠产品的局限性渐显,例如视频游戏的视野缩小,没有最大限度优化屏幕等。随着问题暴露,各品牌将持续改进完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电池:强调耐用性,关注新指令的实施
去年产出的新款手机普遍提高了充电速度,最高可达150W,但iPhone和三星仍然保留原来的充电器。无线充电方面,充电速度也有所提升,最高可达100W。此外,有不少制造商格外关注电池的耐用性,推出了比标准800次循环更高的,可达1600次循环的充电技术。
随着欧盟关于充电兼容性指令将于2024年正式实施,电池和充电性能方面将发生巨大变化。至于各制造商如何在截止日期前调整现有的充电基准以符合新规,我们拭目以待。
音频:3D沉浸式全新体验
2022年的音频部分没有太多转变,不过音频变焦(Audio Zoom)功能从旗舰机型走向了平价机型。这个功能能够依据声音的方向来敏锐地捕捉和录音,有助提升用户的录音体验。
展望2023年,DXOMARK看好智能手机音频的3D沉浸式体验能够为客户带来全新感官体验。另外,音频的噪音消除措施也有待改善。例如风噪音、手指放置位置造成的噪音等等,期待今年制造商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提升。
在性能提升和新功能开发方面,2022年各个手机制造商各显神通,试图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突破重围。折叠屏手机的推出成功将智能手机行业带上发展新方向,但新产品的推出也让软硬件兼容性等问题成为厂商亟待攻坚的技术难题。
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手机厂商预计将在2023年继续以高端化、软硬协同创新为主要发力点,优化用户各方面体验的同时等待市场回暖,将智能手机的创新带向下一个发展浪潮。DXOMARK也将发挥自身优势,一道与智能手机行业韧性成长,见证未来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