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由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上海AI实验室等16个机构联合完成的突破性研究,推出了RoboTwin 2.0智能机器人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自动代码生成、全方位环境随机化和个性化适应策略,让机器人能在虚拟世界中学会复杂…详细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推出ReCode框架,通过强化学习解决AI编程助手使用过时API接口的问题。该方法让7B参数模型在特定任务上超越32B大模型,同时保持通用编程能力基本不变。ReCode收集约2000个真实API更新案例进行训练,在…详细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AI在调试代码时存在"疲劳"现象,调试能力会按指数衰减规律急剧下降。研究提出了调试衰减指数(DDI)评估框架,能预测AI调试的最佳干预时机。通过战略性重启方法,在合适时机让AI重…详细
Cohere Labs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多语言AI优化方法,无需重新训练模型即可显著提升非英语语言的表现。通过"多重采样+智能选择"策略,让AI生成多个候选答案后选出最优回应。实验显示该方法让8B参数小模型在多语…详细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E多智能体翻译系统,这是首个专为残障人士设计的开源AI辅助工具。该系统能在文字、语音、图像间智能转换,如将图片转为语音描述、语音转文字等。系统包含8个专业智能体协作,准确率达91.7%…详细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探索了为聊天机器人定制词汇处理系统的节能潜力。通过对8个主流AI模型的测试,发现专门优化的tokenizer可减少5-10%的token数量,直接转化为相应的能耗降低。在全球AI服务规模下,这种看似微小的优化…详细
ByteDance与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MMSearch-R1是首个端到端多模态搜索强化学习框架,让AI学会了"按需搜索"——知道何时依靠内在知识、何时主动搜索外部信息。该系统整合图像和文本搜索工具,通过精心设计的奖励机制…详细
西北大学等顶尖院校联合提出专家链(CoE)架构,通过让AI模型内部专家依次协作而非并行工作,在相同计算预算下将数学推理验证损失从1.20降至1.12,同时减少17.6%-42%内存使用。这种"接力式"处理方式为AI模型扩展提供了…详细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通过大规模实验发现,当前主流大语言模型在预测人类标注分歧方面存在显著局限。研究对比了RLVR和RLHF两类模型,发现RLVR模型虽然擅长处理标准化任务,但在理解观点多样性方面表现不佳。这一发…详细
本研究通过访谈五位风电专业人士,发现预测维护模型虽能有效减少重大故障停机时间约20%,但在识别渐进性小故障方面存在不足,同时面临假阳性、传感器可靠性和新旧系统整合等挑战。数字孪生、SCADA系统等先进技术显著…详细
德国马普所等机构提出OFTv2,一种更高效的AI模型训练方法。通过将计算从"权重中心"转为"输入中心",结合Cayley-Neumann参数化技术,实现了10倍训练加速和3倍内存节省。该方法还扩展到量化模型训练,创造了QOFT框架,…详细
本次峰会以“科幻无界·虚实共生”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高校学者,共同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与科幻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助力上海构建“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新格局。…详细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提出"前瞻推理"技术,解决大型AI推理模型速度慢的问题。该方法通过多模型协作,在步骤级别进行推测而非逐词猜测,结合语义验证实现高质量加速。实验显示可达2.1倍加速且几乎不影响准确性…详细
Skywork AI推出Matrix-Game,这是首个能根据键盘鼠标操作实时生成交互式游戏世界的AI模型。该系统使用2700小时《我的世界》视频训练,拥有170亿参数,能精确响应用户指令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游戏场景。研究团队还开发…详细
香港大学团队开发出AI数据库修复工具BIRD-FIXER,能自动诊断和修复SQL查询错误。该研究构建了包含1100个真实SQL问题的基准测试,创新性地采用"逆向工程"策略生成训练数据,让AI学会像专家一样调试代码。BIRD-FIXER在…详细
ETH科学家突破AI图像生成经典难题,提出频率解耦指导方法,让AI在低指导条件下也能生成高质量图像。该方法通过分别控制图像的低频结构和高频细节,完美平衡了图像质量与多样性,无需重训练即可应用于所有现有模型,在…详细
中科院团队首次实现机器人视觉、语言、动作三位一体统一建模,开发出UniVLA模型。该模型采用创新的"世界模型"训练策略,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物理规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创下新纪录。LIBERO测试成功率达95.5%,比此前最好…详细
腾讯与港大研究团队提出GRPO-CARE方法,解决AI视频理解中推理过程混乱的问题。通过创建SEED-Bench-R1基准测试和双重奖励机制,让AI在提高准确率的同时保持推理逻辑性,在最难测试中性能提升6.7%,推理一致性提升24.5…详细
美光发布新款2600客户端QLC固态硬盘,采用自适应写入技术动态优化缓存,使QLC闪存达到TLC级写入性能。该技术通过顶层SLC缓存处理新写入数据,二级TLC缓存应对SLC满载情况,空闲时将数据迁移至QLC模式。硬盘无DRAM设计…详细
在AMD AI推进大会上,CEO苏姿丰展示了公司在AI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显著进展。新一代MI350系列GPU性能提升4倍,高端MI355X在内存、计算吞吐量和性价比方面均优于英伟达B200。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Helios机架级平台,ROCm 7…详细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